|
发表于 2023-1-5 12:37:36
|
显示全部楼层
还是破2000了,而且社会面的人数还在上升,也就意味着疫情仍在上升中。
现在的状态是非常难受的,不管是想放开的,还是不想放开的。
双十一大促能同时把两个方向的人都搞的难受,真不是一般人能弄的出来的。

所以还是那句话,大家该做准备做准备吧,尤其是那些还没被封的同学。
最近很多朋友接到了流调电话,有的问的很详细,有的很简单,我们经常说疫情起来以后,流调资源就不够了,而流调资源不够以后,就意味着没有办法的溯源斩断传播链。
那接下来了就是2个可能,要不是全封死,就不需要大的流调资源;要不就是躺了完事,也就不在需要大量的流调资源了。
今天就给大家讲下在不同的疫情规模下,流调的做法。
首先,第一步是核心调查,这是所有流调的基础。
核心信息调查。在接到报告 4 小时内,完成初筛阳性基本信息、发病就诊情况、可疑暴露史、简明流行病学史和核酸检测情况,并迅速判定高风险密切接触者。
在接下来以后,正常的情况下会进入标准流行病学调查程序。
这部分内容包含6个部分:
1.风险点位调查。结合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大数据手段 优先调查病例发病或首次检测阳性采样日期前 2 天至隔离前的 活动轨迹,确定风险点位。在获得风险点位后,风险点位现场调 查组派出多组队员并行进行现场调查处置,主要包括还原病例活 动轨迹,风险人群判定,收集必要的协查信息和采集人员及外环 境样本。
2.大数据协查。在病例流调和风险点位现场排查信息的基础 上,利用手机定位、扫码、支付、皮基站等信息快速获取病例轨 迹,快速判定各类风险人群和快速横转各相关部门落位管理。
3.感染来源调查(溯源调查)。流调溯源队伍结合传统流行 病学调查方法和大数据手段,分析可能的感染来源和暴露方式。
4.各类风险人员判定。调查新冠感染者发病或采样前 2 天,或明确接触传染源时间至隔离前与其接触人员,通过对病例调 查、风险点位现场调查以及大数据协查返回信息,确定该新冠感 染者的密切接触者、高风险人群和涉疫场所暴露人员,并将相关信息转给相关部门进行分类管控。
5.撰写流调报告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,于 12 小时内完成 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报告,并根据疫情进展及时更新完善。
6.研判传播风险。综合新冠感染者的发现方式、发现及时性、 隔离管控时间、感染来源、传播链是否清晰、病毒载量、活动轨 迹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等情况,综合研判疫情传播扩散风险大 小。 这也是我们平时见到的最多的流调情况,比如北京开的400多场发布会里一多半的都是进行的标准流行病学调查。
但最近已经不是了。大家可以看到标准流行病学调查需要非常多的人力资源,而且是专业的人员才可以进行,但这些资源是有限的。
随着疫情的发展,当无法维持标准流行病学调查的时候,就开始快速流行病学调查。
1.快速风险点位调查。结合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大数据手段优先调查病例发病前 1 天或末次检测阴性当天至隔离前的 活动轨迹,确定风险点位。在获得风险点位后,风险点位现场调 查组派出多组队员,并行对 5 类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处置,包括: 居住场所、工作场所、娱乐场所、外出聚餐场所和开会场所。
2.快速密接判定。调查新冠感染者病例发病前 1 天或末次检测阴性当天至隔离前与其接触的四同人员(同住、同工作、同餐 和同娱乐),通过对病例调查、风险点位现场调查以及大数据协查返回信息,迅速确定该新冠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,并将相关信息转给相关部门进行集中隔离管控。
3.填写快速流调表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,简要判定传播风险级别,于 8 小时内完成快速流调表,并根据疫情进展及时更新完善,快速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应包含核心信息调查和快速流调表。 快速流行病学主要就是抓大放小,抓最有可能的感染人群进行管控,这种管控可能会有漏掉的,但主体上都还在范围之内,属于一种妥协的办法,现在很多疫情爆发的地区都已经开始了这个模式,当然也包括北京的部分区县。所以大家在发布会上看各区领导发言的时候会看到两种不同的模式,第一种就是简单的念下我们新增了多少人,都在哪里。而另一种就是会说什么时间,什么区域,什么风险点位。前边的就是快速流行病学调查,后边的还是标准。
那么在疫情进一步爆发以后,连快速流行病学调查都维持不住的的时候,这会你们可以理解为疫情已经失控了,流调人员连最基础的核心调查都很难维持,会进行一种叫简易流行病学调查。
基本内容就是全靠确诊患者自己填写,社区以及疾控等部门流调员核实的模式,完成极简流行病学调查,内容包括复核阳性感染者的基本信息、发病就诊情况、 核酸检测情况,并自主填报和大数据结合的方式判定同住、同工作、同餐和同娱乐等密切接触者。 从某种程度来说,如果到了开展简易流行病学调查的时候,不管是流调,还是疫情防控,甚至隔离转运都可能已经无法正常的完成了。
那在什么情况下会执行这三种不同的流调措施呢?
以北京为例,日增500以下,也就是平时的状态,都是标准流行病学调查。当日增达到500-1000的时候,基本是标准和快速的混合;这种情况下,会对于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隔离、对高风险人群实施居家隔离。
同时,对于高风险区域周边的低风险区域,采取临时管控 3 天的措施,3 天连续开展 3 次核酸检测, 全员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后继续按低风险区措施要求进行管理, 若发现阳性病例可根据其活动轨迹,重新划定高风险区。
这是目前北京大多数小区突然被封的一个原因。也就是说在日增500一下的时候,还可以执行小区有病例封一个单元,但超过这个数字的时候还会执行有病例封一个单元,但是周围会封3天。没有被风控的低风险地区也需要每日核酸,被居家的人员需要做4次核酸。
同时这个状态会触发停娱乐场所和堂食限流等诸多措施,对于疫情严重的区域会开展线上上课,同时停止堂食。
当达到1000-5000的日增的时候,就没办法维持标准流行病调查了,对大多数人都采用快速调查,但对这重点人群仍然需要开展标准调查,这个重点人群包括医疗机构,养老院等场所。
这时候密接隔离就会分措施,对于四同的重点人群密接会执行隔离转运,对其他密接就居家隔离,而高风险人群也不需要居家隔离,按照短信提示做核酸就行了。
其他封控措施与上一阶段类似,可能范围会扩大或者严格,比如在全市范围内执行停线下课,停止堂食等限流措施。
这时候居家的人群也没办法维持4次核酸了,采取2次核酸+3次抗原的方式。
至于日增5000以上,就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简易流调了,这时候所有的措施都与上一阶段相同,只是更加严格。这个阶段就不能指望流调来斩断疫情了。
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的情况,逆推正在面临的是什么风险,做好相应的准备。
举个例子,我们小区封了一周了,然后今天接到了一个亦庄的流调电话,问我们10号是不是去过附近的一个风险位点,今天是26号,已经过去16天了,这种就是流调完全跟不上的节奏。
这还是大兴和亦庄,你们想想朝阳?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