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
4
8
新手上路
要敢于接受适度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挑战。 只有这样,别人才会将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处理,你才能 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,能力和职位才有可能快速成长,达到 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,真正做到年轻有为,并实现财富梦想。 在职场当中,无论你如何计划、积累和储备,总会有很多事情超出你现有的经验和能力范围。遇到这种情况,是勇 于接受挑战,还是直接选择放弃,对于很多人来说,都是一 个难题,如果处理不当,就会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造成伤害。 倘若你接受挑战之后,连续做砸了三件事情,别人就会认为 你不太稳重、非常浮躁,承担不了重任。假如你四平八稳, 不愿接受挑战,连续推辞了三四次,也会给人留下过分保守、 不敢承担责任的印象,以后的锻炼机会可能再也没有你的份 儿了。假使你老是存在这种的心态,不敢接受任何挑战,此 生注定是非常平庸的,不但难有发展空间,而且可能随时丢 掉饭碗。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面对挑战的征途,只有历经 九九八十一难,才能取得真经,越在风险中磨炼,生命才越 可能精彩。 面对摆在面前的挑战,我们要视具体情况而决定自己态 度。假使虽然超出自己现有能力范围,但通过努力,多想一 些办法,还是有可能做成的,就应该接受这个挑战,这对于 增加锻炼机会、丰富经历和提高能力,有着非常大帮助。如 果远远超出自己能力范围,无论怎样都是以卵击石,毫无成 功可能,就应该想方设法避开,不要为自己平白增加失败案例。 朋友 J,多年前曾在一家行业报社工作。有一回,部门领导让他以行业协会秘书长的名义,对某重大问题发表评论, 说白了就是给专家代笔。这位朋友刚到报社不久,虽然有很 强的写作能力,但毕竟对行业的了解不够深入。现在要站在 行业制高点上行文,不但要符合秘书长身份,还得顾及国家 产业政策及行业内部各方利益,其难度和挑战性显而易见。 J 仔仔细细想了想,担心这件事情会办砸,就面带难色向领 导推辞,并解释了心中一大堆顾虑。领导先是一声不吭,听 J 将话讲完,然后语重心长地对这位朋友说,此事挑战肯定 是有的,但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,在社会上混,好的锻 炼机会都不是很多,如果连续拒绝几次,以后人家再有好的 锻炼机会,可能都不会考虑你。如果一直这种心态,无论走 到哪里,最后你都会非常被动地处于边缘化位置。很多机会 别人想争都争不来,如果你直接放弃将来会非常遗憾。这位 朋友在沉思中点了点头,紧咬了一下牙,硬着头皮,把这个 任务接了下来,在一个星期内,四处搜寻资料恶补相关知识, 终于交差。部门领导看了之后,就把稿子留下,没有说什么。 搞得这位朋友心中没底,忐忑不安,不知道会是一个什么结 果。令他没有想到的是,协会秘书长审稿之后相当满意,只 改了两个字,就直接全文刊发。 J 后来遇到我,将这个事例分享之后,总结到,他从中 受到两个很重要的启发。一个是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,平时 就应该尽可能多地关注圈子内的各种情况,如果将自己职业 生涯定位于某个行业,对很多情况的日常性积累非常重要, 这样可以避免在一些挑战面前惊慌失措,“台上一分钟,台 下十年功”,不少东西短期也许很难用得上,但从长期来看, 肯定对你的发展有利,而且这种好处显现出来的周期很长, 大致上是三到五年的时间。另一个是必须敢于接受适度超出 能力范围的挑战,只要这样你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优化 能力结构,实现快速成长,与竞争对手建立有效区隔,将陪 练者不断甩在身后。许多年过去了,这位朋友也慢慢地由当 年的菜鸟成长为专家,他在内心中还是非常感激那个领导的, 能遇到那样的好顶头上司也确实不易。 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,描述了很多职场中人的理想,“钱 多事少离家近,位高权重责任轻;睡觉睡到自然醒,数钱数 到手抽筋”。这个说法虽然有些调侃,但也在相当大程度上 反应出了许多上班族的心声。别的暂且不说,在任何平台上, 待遇和级别可能远离责任,身居高位、担任闲职并拿着很优 厚俸禄的,并不难见。但权跟责永远都是对应的,只是对应 程度稍微有些差别而已。权力越大,也意味着自由度越大, 所承受的风险越大,也就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。倘若职位赋予的权力很大,但由于你害怕风险,在重要问题上老是不作 为,逐渐地或者失去了权重的意义,或者导致大权旁落,最 后沦为一种摆设,表面上职位和待遇都非常好,但根本算不 上什么“权重”。退一步来讲,即使你长期逃避风险、不作 为,并没有导致权力旁落,能力也会因为缺乏相应的锻炼, 而没有提高或者出现倒退,当你想认真行使权力的时候,会 发现应对能力明显不足,当你没有退路必须做某些事情之时, 摆在面前的已经不再是风险,而是万丈悬崖。 作为普通人,我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能够万事如意、 顺风顺水和波澜不惊度过自己的人生。也正是因为在现实当 中,总会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,而且并不是每一 次都能顺利过关,这样的愿望才显得弥足珍贵。如果事情真 如你所愿,当一份没有风险、没有压力、没有挫折的工作呈 现在眼前之时,你会接受吗?!也许有人说会,并急切地问 这样的工作在哪里。实际上,这种相对“三无”的工作真的 到处都是。几乎所有单位都有辅助部门和辅助岗位,辅助部 门当中的辅助岗位,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工作。比如长年累月 端茶倒水,大公司文印室复印材料,出版社校对文稿,监控 室盯显示器屏幕。如果让你一辈子从事这样的工作,你愿意 吗,我估计绝大多数人还是不太愿意的。然而,终其一生干 类似工作的人非常多,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未能接受风险与挑战,哪怕是适度超出能力范围的,最终在职业生 涯中丧失了大量的锻炼和成长机会。
使用道具 举报
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
Archiver| 手机版| 小黑屋| 问答媒体
GMT+8, 2025-7-8 23:32 , Processed in 0.082323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20, LianLian.